62岁的周大爷退休后迷上晨跑,每天雷打不动跑5公里,半年后却发现膝盖越来越疼,爬楼梯都费劲,手背还莫名出现不少老年斑。
去医院检查,医生说他关节磨损严重,免疫力也有些下降,这让周大爷很困惑:“不是说运动能抗衰老吗?怎么我越练问题越多?”其实问题就出在运动方式上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适当运动对身体的3个好处合理的运动就像给身体“充电”,能从内到外延缓衰老。
首先能增强心肺功能。就像给心脏和肺部“做体检”,规律运动能让心肌更有力,肺部通气效率更高,爬楼不喘、走路轻快,这些都是心肺功能强的表现。很多坚持散步、游泳的中老年人,血压、血脂都比不运动的同龄人更稳定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其次能激活肌肉活力。肌肉是身体的“代谢发动机”,随着年龄增长,肌肉会慢慢流失,人就容易变虚弱。运动能刺激肌肉生长,比如举哑铃、深蹲等抗阻训练,能让肌肉更结实,不仅力气变大,还能帮助控制血糖,因为肌肉细胞能更高效地利用葡萄糖。
最后能调节情绪、改善睡眠。运动时身体会释放“快乐激素”,压力大、情绪低落时,出去快走半小时,心情会明显好转。而好的睡眠是抗衰老的“基础工程”,很多有失眠问题的人,坚持运动后入睡更快,睡眠质量也更高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如何判断运动是否“适度”?3个身体信号要留意1、运动时心跳别“爆表”。
正常情况下,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建议控制在170减去年龄的数值左右。比如60岁的人,运动时心跳别超过110次/分钟。如果运动中感觉心慌、喘不上气,说话都费劲,说明强度太高了,得马上放慢速度。.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2、运动后不觉得“累垮”。
适度运动后应该是“有点累但很舒服”,休息一晚就能恢复。如果第二天还觉得浑身酸痛、没力气,甚至影响吃饭、睡觉,说明运动过量了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肌肉和关节恢复能力差,过度运动反而会让身体提前“透支”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3、关节没异常反应。
运动时关节可以有轻微酸胀,但不能出现刺痛、红肿。比如跑步后膝盖持续隐痛,或者肩膀活动时发出“咔咔”声并伴有疼痛,都是身体在“抗议”,这时候必须减少运动量,甚至暂停运动。
很多人觉得“运动越刻苦效果越好”,其实不然。身体就像弹簧,适度拉伸能保持弹性,拉得太狠反而会断裂。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,才能让运动真正起到抗衰老的作用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四种运动方式,或反伤身体1、长时间高强度耐力运动
像连续跑10公里、长时间爬山这类运动,对关节和心脏都是“双重考验”。关节反复摩擦容易引发滑膜炎,心脏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,可能导致心肌疲劳。有位马拉松爱好者,连续几年参加全程比赛,后来检查发现心肌有轻微纤维化,医生建议他减少长距离跑步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2、突然加大运动量
平时很少运动的人,突然跟风练“帕梅拉”、挑战高强度间歇训练,身体根本适应不了。肌肉会因过度牵拉出现损伤,免疫力也可能暂时下降,容易感冒、疲劳。就像一辆很久没开的车,突然猛踩油门,很容易出故障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3、只练局部、忽视平衡
有些人执着于“练出马甲线”“瘦小腿”,只做单一部位的训练,比如每天卷腹。这样会导致肌肉发展失衡,腰部、颈部容易代偿受伤。而且忽视心肺功能和柔韧性训练,身体的整体机能反而会下降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4、带病坚持运动
感冒发烧、关节疼痛时,很多人觉得“运动出汗能排毒”,这其实是误区。生病时身体需要休息恢复,强行运动只会加重器官负担。比如发烧时运动,可能导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,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肌炎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真正能抗衰老的运动,应该像“春雨”,温和、持续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。年轻人可以选择游泳、骑行等对关节友好的运动;中老年人不妨试试散步、八段锦;就算是上班族,每天抽10分钟做拉伸、踮脚,也比久坐不动强。
记住,运动的目的是让身体更健康、更有活力,而不是追求“挑战极限”。根据自己的年龄、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,把握好强度和频率,才能让运动成为抗衰老的“好帮手”,而不是加速衰老的“催化剂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